在东莞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西北约5公里处,有座名为百花洞的古村落。1941年夏美港通配资,持续两天一夜的百花洞战斗在此打响。
时间来到1941年6月10日。当天夜里,驻莞城、厚街、太平、桥头的日军400余人和伪军第三十师200余人,在日军大队长长濑的率领下,计划偷袭百花洞村。然而,敌军的动向早已被我军侦破。游击队迅速抢占百花洞制高点准备迎敌,并利用周边有利地形埋下伏兵。
百花洞村航拍,工业区、居住区等有序排列。邓浩 摄
次日拂晓,日军果然出现了:不可一世的长濑骑着高大的战马,腰挎闪亮的指挥刀,率领日伪军直扑百花洞村。见敌人进入包围圈,我军迅速发动进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交战没多久,大队长长濑便被击毙,敌军顿时乱作一团。
战斗异常激烈,我军一挺轻机枪的撞针都打弯了,战士们不计生死,不断缩小包围圈。据《东江纵队志》记载,日军陷入包围后,发动数轮反扑,但均被击退,“发现突围无望,便一边就地挖掘堑壕,固守待援;一边放出军鸽向驻石龙的日军求援,军鸽飞至数里外的大沙乡时,被大沙自卫队击落”。
我军见敌人动摇,立即进行战斗动员,争取全歼来犯之敌。附近的村民也闻讯赶来,用看家护院的土枪土炮、大刀长矛和侵略者英勇战斗。
至第二天下午,被困日军在周边据点步兵、骑兵的救援下,方才侥幸逃走。曾生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共毙伤敌人五六十人和战马数匹,缴获长短枪十多支和一批弹药辎重。这一仗,给了东莞的日军沉重的打击。”
战后,广州日军首脑哀叹:“这是进军华南以来最丢脸的一仗。”
【新貌】美港通配资
走访东莞大岭山百花洞战斗遗址所在村:
昔日硝烟地 如今“百花”开
背靠东莞大岭山森林公园马山自然保护区的百花洞村,丘陵、工业区、居住区依次排列,荔枝林绵延成片,沿街商铺林立,村民安居乐业。若不是村中心百花洞广场上陈列有红色展览和军民群雕,很难想象,这个宁静的村落曾发生过一场令日军颜面尽失的伏击战——百花洞战斗。
“这附近就是当时战斗的所在地。”百花洞村村委会宣传委员黄坚指着广场边一块刻有“百花洞战斗遗址”的大理石碑说,东江纵队的英雄故事在百花洞村口口相传,激励着一代代人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百花洞广场的“百花洞战斗”长期展览。邓浩 摄
20世纪末,百花洞村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主动调整产业布局,修路建厂、规划工业区,成功吸引了大量外来资本。运时通家具、奥达铝业、乐福塑胶电子、台铃车业、海能电子等企业先后入驻。
2002年建成的运时通家具工厂,就坐落在主干道之一的凤凰路上,与百花洞广场相对而望。20余年来,这家企业不断发展,年产能超过百万张。今年4月,总投资15亿元的运时通智谷园区开工建设。该公司董事长陈燕木介绍,一期计划引入30家企业,预计提供3000余个就业岗位。
产业发展不仅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更带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截至2024年末,百花洞村组两级集体总资产达2.46亿元,辖区内现有家具、五金、印刷等企业250余家,其中不乏上市公司和规上企业。
顺着凤凰路一路向北,便进入村民和企业员工的主要居住区。近年来,尤其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启动以来,滨河步道、“四小园”、美食广场等民生项目相继建成,一批批“小项目”串起了群众的“大幸福”。
百花洞广场外的军民群雕。邓浩 摄
由村委会牵头建设的农民公寓在建成之初,周边环境较为杂乱。经过整治提升,已成为村民日常休闲的重要场所。黄坚介绍,下一步计划将3栋公寓的一楼区域改造为商铺,打造更加便捷宜居的生活圈,同时进一步提升村集体经济收益。
为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百花洞村还投入60余万元,将辖区一片荒地改造成集红色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的红耕田园网红打卡地,形成别具一格的红耕绽放特色片区。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沿大岭山镇红色文旅路线来到百花洞村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红色记忆与村庄发展交相辉映,展现出一个生活富裕、精神富足的新百花洞。
南方+记者 王颖 祁雷
摄影:邓浩
通讯员 何飞彪美港通配资
富灯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